極小胚胎樣干細胞被科學家質(zhì)疑
你也許對“極小胚胎樣干細胞”(very small embryonic-like stem cells, VSELs)這個詞很陌生,但在科學界它深受重視。問題是, 這種細胞真的存在嗎?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最近對此提出質(zhì)疑。
極小胚胎樣干細胞是指人類血液及骨髓中存在的一類體積非常小、 數(shù)量非常稀少的多潛能干細胞,被認為具有替代胚胎干細胞的潛力, 而對其開展的研究又不存在倫理道德爭議,因此近些年備受關注。美國生物制藥公司NeoStem公司計劃將極小胚胎樣干細胞用于人類醫(yī)療。
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24日在《干細胞報告》雜志上發(fā)表論文說, 極小胚胎樣干細胞如果真的存在, 那么鑒于它們在研究與再生醫(yī)學方面的應用潛力, 將會對社會造成極大影響。然而正如此前一些研究報告的那樣,他們在小鼠實驗中并沒有找到極小胚胎樣干細胞。
研究第一作者、 斯坦福大學干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(yī)學研究所主任歐文 · 韋斯曼在一份聲明中說:“我們按照最初發(fā)表的研究所描述的方法盡最大努力重復實驗,卻不能從實驗鼠的骨髓或血液中發(fā)現(xiàn)這種細胞的存在。”
據(jù)介紹, 韋斯曼的實驗是首次對極小胚胎樣干細胞的生物學活性進行評估,但他們得到的多數(shù)“小分子細胞”并不是真正的細胞,而是源自死亡細胞的細胞殘骸與碎片。“ 真正的多潛能細胞能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組織,但我們無法證實這種‘小分子細胞’能夠分化成造血細胞,”韋斯曼說。
在 一份回應聲明中,Neostem公司首席執(zhí)行官羅賓·史密斯把研究人員對極小胚胎樣干細胞提出的質(zhì)疑與達爾文提出進化論、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所遭受的攻擊 相提并論。史密斯說:“我們承認極小胚胎樣干細胞領域存在爭論,但這并不出所料,多數(shù)新科學發(fā)現(xiàn)與理論提出時都是這樣。”
2006年,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馬里烏什·拉塔伊恰克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報告極小胚胎樣干細胞的存在。此后一些研究表示這類細胞存在于人類骨髓與血液中,并能分化成肺細胞等特定細胞。然而,另一些實驗則報告無法重復這些發(fā)現(xiàn)。
今年早些時候,Neostem 宣布計劃開展極小胚胎樣干細胞的人類骨骼再生臨床試驗。 不過,許多知名干細胞科學家都表示,這一技術還不成熟。美國《細胞-干細胞》雜志就此技術撰寫的一篇特稿援引拉塔伊恰克的話說:“Neostem公司要迅速進行臨床試驗,這讓我有點害怕。我依然認為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基礎研究。”
上一條:人類亞全能干細胞新突破
下一條:稅收獎勵促進干細胞研發(f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