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細胞“落戶”肝臟 受損肝組織“回春”
來源:四川新聞網-成都晚報 |
從4月14日開始至今,某醫(yī)院消化內科為30多例肝硬化病人實施了干細胞移植治療。術后效果如何?這是很多準備接受這項治療的肝硬化患者最關心的問題。連日來,消化內科組織醫(yī)護人員對已實施手術的30余名患者進行了術后回訪,發(fā)現患者治療后2—4周便獲得了臨床狀況改變,如食欲不振、乏力、腹水等癥狀減輕甚至消失。
干細胞治療肝硬化術后效果如何? 對幾十名患者的回訪,醫(yī)護人員采取打電話、就近邀請患者來醫(yī)院復查的方式進行。回訪中,重點對患者術后不同時段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解。綜合患者反饋回來的情況,得出如下結果: 患者治療2—4周后,獲得臨床癥狀的改善 ,如食欲不振、乏力、腹水等減輕甚至消失;在生化指標的改善方面,術后肝功、凝血指標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,尤其是白蛋白水平升高比較明顯。術后3個月后,隨著新的肝細胞不斷增加,受損肝組織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,肝功能逐漸恢復,患者體征及臨床生化指標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,步入康復階段。 很多患者關注這種治療的長期療效,對此專家表示,從理論上來講,干細胞治療肝硬化具備較好的長期療效,但該療效還要取決于肝臟本身的情況,且由于此項技術在國內外展開不久,長期療效需要繼續(xù)觀察。 受損肝組織得到修復并發(fā)癥咋辦? 據專家介紹,細胞移植治療好比是治本,肝硬化常出現的各種并發(fā)癥則需要通過其他治療手段來解決。據悉,肝硬化中晚期,可能出現門脈高壓癥、脾功能亢進癥、肝腎綜合征等。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反復的嘔血、頑固性胸、腹水,甚至肝昏迷。其中最危重的是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,它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。初次出血幸存者,6個月再出血發(fā)生率為60%—70%,死亡率高達30%—60%。 據該醫(yī)院消化內科從事肝膽、膽管及胰腺疾病的臨床和介入診治研究的專家介紹,目前治療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段有:藥物保守治療、內鏡下曲張靜脈的硬化或套扎治療、外科分流或斷流術。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直接原因是門靜脈高壓,內鏡下對曲張靜脈的硬化及套扎治療,因未解決門脈高壓問題,只能暫時緩解出血,治療常需反復多次進行,患者耐受性差;外科分流或斷流術對患者條件要求較高,肝功B級以上者才適宜手術。但晚期肝硬化患者多因肝功能失代償,反復出血或頑固性腹水,一般狀況較差,難以耐受手術,且術后并發(fā)癥多,尤其對術后再出血的患者,已無再次手術的機會。目前,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(Transjuglar Intrahepatic Portal-systemic Shunt,簡稱TIPS)。 ▲熱線反饋 問: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是否需要做手術? 答:系微創(chuàng)手術,只需要進行采集骨髓以及將干細胞從動脈導管注入即可。 問:這項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? 答:已實施病例中未發(fā)現明顯不適及不良反應,安全性好。 問:任何治療方式都有風險,如果這項治療失敗了,是否會加重病人原來肝硬化的病情? 答:因為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干細胞,對身體沒有損害,所以不會加重病人原來肝硬化的病情。 特別提示 近年來,干細胞已成為生命科學界最活躍和最有前景的研究領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