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再同步的生物治療措施

圖片來源: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, 2013; DOI:10.1113/jphysiol.2013.252288
9月1日的《生理學雜志》上發(fā)表了一篇關(guān)于心臟病的“生物同步模式”的論文。 該研究在心臟恢復同步泵中使用干細胞療法再生受損心臟組織——用干細胞修復心肌損傷,重建正常的心臟運動。
心臟病發(fā)作會限制局部氧氣,進而會殺死心臟組織 —— 稱之為“梗死”,心臟的這種受損導致心臟跳動不再同步。目前的治療主要使用起搏器,但是需要健康的器官才能取得最佳結(jié)果,也就意味著三分之一的病患使用該治療措施效果并不理想。
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契斯特市的梅約診所研發(fā)的“ 生物同步模式 ”的新治療措施克服了這個問題。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atsuki Yamada博士解釋了該研究的具體步驟:“研究人員從普通組織獲取干細胞,經(jīng)過工程設計后注射到小鼠受損的心臟,使用高分辨率成像觀察心臟再同步治療的效果。
”該研究的領(lǐng)導人Andre Terzic教授進一步解釋了這種潛在新療法的意義:“心室必須同步跳動才能確保適當?shù)墓δ堋P呐K受損會產(chǎn)生不一致的室壁運動,進而導致心臟衰竭。 心臟自我修復能力有限,很容易受到損害。我們的研究證明基于干細胞的再生干預能使衰竭的心臟同步跳動。”臨床轉(zhuǎn)化前的臨床前研究會進一步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。
原文檢索:Satsuki Yamada, Timothy J. Nelson, Garvan C. Kane, Almudena Martinez-Fernandez, Ruben J. Crespo-Diaz, Yasuhiro Ikeda, Carmen Perez-Terzic, Andre Terzic. iPS Cell Intervention Rescues Wall Motion Disparity Achieving Biologic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ost-Infarction.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, 2013; DOI:10.1113/jphysiol.2013.252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