間充質干細胞——治療大便失禁的良方
最近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發(fā)布的一項新的研究展示了間充質干細胞(MSC)對肛門括約肌的再生效果。這項工作將影響到因病或受傷引起大便失禁的一大群人。
克利夫蘭診所(俄亥俄州)的醫(yī)學博士Massarat Zutshi和Levilester帶領他們的同事開展了該項研究。 目前用于治療大便失禁的方法都不能夠長期有效,手術或多或少都引起了并發(fā)癥,Zutshi博士說。不過,MSC已被證實可以改善動物模型的心臟功能和尿道括約肌,研究人員受此啟發(fā),開始測試MSC再生肛門括約肌的效果。
在這個最新的研究中, 研究團隊探究對比單次肌內注射干細胞與一系列靜脈注射的效果。 他們使用的老鼠已經切除了 25% 的肛門括約肌復合體。 傷后二十四小時, 其中一組直接在其肛門括約肌接受單次肌內注射干細胞;第二組開始一系列連續(xù)6次的尾靜脈注射。第三組受傷的動物沒有接受干細胞注射治療。
分別在受傷前,治療10天和5周后記錄肛管壓力。 單次肌內注射10天后,跟未接受治療的對照組相比,靜息壓和峰值壓顯著增加。五周后,接受治療的兩組受傷小鼠的肛管壓力幾乎就等同于非損傷鼠。“ 受傷后單次肌內注射和一系列靜脈注射MSC都會導致肛門壓力增加持續(xù)到第5周,盡管單次肌內注射只使用了少量細胞,”Zutshi博士總結說,“MSC治療組表現出比對照組較少的疤痕,一系列靜脈注射組的疤痕最少。不過由于單次肌內注射細胞用量少,因此是更優(yōu)選的方案。”
這項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對受傷肛門括約肌的再生效果,且需要較少的細胞用于治療,是未來臨床的指導方向。
上一條:干細胞三大管理制度年內有望出臺